(通讯员 李纾羽)为深化深水沉积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前沿科研成果转化,长江大学深水沉积中心联合西班牙等深流沉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山大学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于7月5日至11日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深水沉积联合科考。这是该中心成立以来首次组织多国科研力量开展的实质性联合地质考察,标志着该中心研究迈入国际协同创新的新阶段。
由长江大学李华教授领衔的科考队汇聚8位国内外深水沉积研究专家,包括国际知名等深流沉积研究专家F. Javier Hernández Molina教授(西班牙)、博士后Wouter de Weger(葡萄牙)、Sara Morgado Rodrigues(荷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解习农教授、中山大学刘珊副教授、黄志麟(马来西亚)博士后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殷绍如等知名学者。科考队通过"野外实证+室内研讨"双轨模式,系统验证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深水沉积体系的独特性——该区域不仅保存着全球罕见的等深流改造重力流沉积序列,更发育多期次深水等深流及重力流沉积。

本次科考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乌海地区奥陶系深水复合型及迁移型重力流水道形成机理(42272115)”及“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深水斜坡—海槽区等深流—重力流混合沉积形成机理(42272113)”等国家项目,重点检验近年来我国在深水沉积动力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值得关注的是,科考区发现的重力流水道及等深流改造重力流沉积等为解决深海油气储层勘探及开发难题提供了关键地质证据,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渤海湾、南海等海域的油气勘探及开发实践。
"从20世纪80年代高振中教授开创国内深水沉积研究先河,到如今组建跨国科考联合体,我们走过了四十载学科建设之路。"李华表示。本次联合考察不仅验证了"中国深水沉积模式”的国际价值,更为构建全球深水沉积数据库奠定了重要基础。据悉,科考成果将形成中英双语技术报告,并建立长期数据共享机制,持续推动我国深水沉积研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审核 杨全辉 编辑 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