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焦守喆)2025年7月22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忠良一行莅临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超深层与非常规油气成藏理论研究中心考察指导工作,就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生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与指导,团队负责人朱光有热情接待了张忠良院长一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副院长张洋、超深层与非常规油气成藏理论研究中心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交流。
朱光有教授介绍了团队主要成员、团队在油气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特色与突破。随后,副院长张洋结合自己成长和成才过程,与大家分享工作和学习感悟,建议大家珍惜学习机会,期待同学们早日成才。张忠良院长结合行业特点和经验,特别是对同学们关心的就业等问题,与大家开展深入交流。
谈及毕业生就业,张忠良院长强调,地质行业的就业竞争力源于“实践底色”。他指出,当前地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偏向“能上手、敢扎根”的实干型人才,毕业生若想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必须跳出“纸上谈兵”的误区,尤其是注意不要眼高手低,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好本职工作。
“就业不是终点,而是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起点。”张忠良院长对在场师生代表说,“地质工作的战场在野外、在一线,毕业生要主动放下‘架子’,从基层岗位做起——无论是矿产勘查的基础数据收集,还是新能源项目的前期调研,每一份实践经历都是就业的‘加分项’。”
他表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将为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衔接通道:不仅开放全国多地的野外勘探基地作为实习实训平台,还将通过“导师带徒”模式,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接触实际项目,提前适应行业节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毕业生带着‘项目经验’走向岗位,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针对团队合作,张忠良院长结合自身数十年行业经历强调,地质工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团队协作是突破难题的关键。“一次成功的找矿勘探,需要地质填图人员精准定位、实验分析人员数据支撑、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攻坚,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可能导致项目功亏一篑。”他举例说,在某大型锂矿勘查项目中,正是因为野外采样团队、室内测试团队与工程设计团队24小时联动,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快速锁定矿脉位置。
他寄语师生:“团队合作不是简单的‘一起做事’,而是要懂得互补——有人擅长野外观察,有人精于数据分析,有人强于协调沟通。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培养协作意识,未来进入职场后,才能快速融入团队,形成‘1+1>2’的合力。”
他指出,高校与企业需构建“双向奔赴”的培养机制:高校要根据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教学内容;企业则要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全流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与问题。
“地质人才的培养,既要练‘硬本领’,也要铸‘软实力’。”他特别强调地质行业“三光荣”传统——“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这不仅是精神传承,更是人才成长的‘指南针’。”他希望同学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锤炼“肯吃苦、能担当、善创新”的品质。
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携手为地质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共促我国地质矿产事业发展。
(编辑 韩静 审核 朱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