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奕洲 彭金城)8月7日,《世界石油工业》第二届青年科学家暨青年编委学术交流会于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朱光有带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2级大学生挑战杯团队参加会议并分头作会议报告。

在“智能勘探开发”主题会议议程中,由参加“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挑战杯”煤岩气项目的团队代表曹奕洲进行汇报,从立项背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初步成果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团队在“深部煤储层纳米孔隙内气-水竞争吸附的微观机理—基于光学光热光谱和分子动力学的多尺度表征”研究中的情况及进展。介绍了运用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荧光联用系统(O-PTIR)在解决煤储层纳米孔隙多尺度表征应用中的优势,分析了研究成果对深部煤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意义,最后阐述了下一步工作目标。汇报思路清晰,研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给与会专家留下深刻印象并得到好评与关注。
在“团队风采”展示环节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2级曹奕洲同学介绍了队伍成员组成与具体分工情况、发表论文、专利与获奖情况等方面展示了团队的工作亮点和成果积累。在场专家学者对长江大学对学生培养的方法和支持颇有感触,并对挑战杯团队的未来研究思路和作品PPT改进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提出“重视核磁共振与流动吸附等基础实验手段的运用”和“增添基础科普篇幅”等建设性的建议,针对团队首次将O-PTIR技术运用于深部煤岩分析测试的情况,提出了未来如何充分利用该技术优势的宝贵意见,寄托了对项目未来工作成果的殷切期待;并展开了关于“如何以学术会议为契机,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各高校学生交流平台,推动《世界石油工业》取得长远发展”的热烈讨论。

“揭榜挂帅”挑战杯项目指导老师朱光有院长在“数智赋能:人工智能引领油气行业新图景”主题会议中进行题为《万米深层油气地质学理论与重大勘探领域》的首场汇报。围绕万米深层的烃源岩条件与资源潜力、白云岩成因成储机制、油气成藏机制与保存方面详细论述了深地油气地质理论及进展,介绍了我国万米深层亿吨级勘探领域,阐述了深层地质理论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实验技术是加速深地、非常规地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为什么地下万米岩石中仍存在轻质油?煤岩气和煤层气有什么区别?深层油到达地表会有什么变化?朱院长用简洁严谨的表述和生动形象的举例,为参会来宾阐明概念用词的精妙,拨开深层成藏的迷雾。现场气氛热烈,各专家学者为万米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进展而赞叹,表达对深地科学行稳致远的信心。
挑战杯项目工作指导老师李茜副教授进行题为《常非一体化油气成藏研究实验技术序列与应用进展》的专题汇报,介绍了包括非传统金属同位素油气成藏重建等技术的基本理论框架、进展与应用现状。李茜副教授还荣获了《世界石油工业》期刊2023-2025年度“优秀审稿专家”称号。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挑战杯团队了解了深地与非常规能源新进展、AI赋能勘探开发新进展;更加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加快速度把“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挑战杯”煤岩气项目”做好,为未来石油工业发展贡献智慧。

(审核 朱光有 编辑 曹奕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