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红 焦梦洁)近日,我院工程地质研究中心搭建的光释光(OSL)测年实验室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的成功启用为地灾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
该实验室规划科学,功能完备,划分为主设备间、过渡间和前处理间三大功能区域(图1-3),各区域分工明确、衔接有序,且均经过专业光处理,从硬件层面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实验室的启用,为学院在第四纪地质年代学精准测定领域提供设备支持,更凭借其专业技术优势,为地质灾害机理研究、区域环境演化分析等领域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是连接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的重要平台。

图1 主设备间(a:主设备间布局;b:德国进口OSL主仪器)

图2 前处理间(a:前处理间设备及操作台;b:实验通风橱)

图3 过渡间仪器及布局
光释光测年技术(OSL)是国际公认的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定核心手段,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矿物晶体在埋藏过程中积累的辐射剂量,精准反演沉积物的形成年代(图4),测定范围可涵盖数百年至数十万年。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可通过测定滑坡体物质的沉积年龄,揭示滑坡活动的历史周期;分析泥石流堆积物的年代序列,能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关键的时间标尺。

图4 沉积物释光测年基本原理示意图(a:沉积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原来的释光信号因光照晒退回零,在埋藏后接受周围的放射性如α、β和γ射线的辐照;b:产生新的释光信号直到取样测量)
除地质灾害研究外,光释光测年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地貌演化、古环境重建、考古断代等领域。例如,通过测定河流阶地沉积物年龄,可解析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对黄土、湖泊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则能为古气候变迁研究搭建精确的时间坐标。目前,实验室可以支撑长江大学应急减灾技术研究院和地球科学学院工程地质研究中心的科学技术研究,同时还能为校内外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共享的测试平台。
光释光测年实验室的建成,是团队推进“技术赋能科研”的重要一步。未来,实验室将以精准的测试数据为基石,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价值。
(审核 李功权 编辑 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