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 —— 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地球科学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世界著名科学家德国基尔大学Mehdi Ostadhassan教授做客“地学之光”第395讲学术论坛

时间:2025-11-13   来源:    访问量:

(通讯员 胡景怡)11月11日,受2025年湖北省教育厅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资助,德国基尔大学Mehdi Ostadhassan教授做客地球科学学院“地学之光”第395讲学术论坛,在石油科技大楼C301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Molecular Fractionation in Fluid Inclusions: Evidence from Caprock Failed Integrity and the Case for Geochromatographic Capillaries”的学术报告,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朱光有教授等100余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地球科学学院特任副教授梁志凯主持。

报告中,Ostadhassan教授系统介绍了流体包裹体分子分馏现象的最新研究进展。他强调,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历史中的“时间胶囊”,完整记录了古流体的组成与演化信息,对揭示油气成藏机理具有关键价值。他指出,传统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如拉曼光谱等存在明显局限,包括荧光干扰、标准谱图缺失等问题;而LA-ICP-MS等破坏性方法又难以获得单个包裹体的原位成分信息。为此,他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兴的O-PTIR(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该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无损检测等优势,能够实现单个包裹体的原位成分分析。

通过应用该技术,Ostadhassan教授研究团队在盖层中取得了重要发现。利用O-PTIR光谱清晰揭示了包裹体内烃类化学结构的非均质分布特征,明确了烃类在包裹体内的赋存特征,也为盖层有效性评价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盖层中包裹体荧光演化特征,不仅证明了部分烃类曾突破盖层的封闭作用,也为古压力、温度等关键地质条件的反演提供了依据。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O-PTIR技术的应用与前景与Ostadhassan教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大家就O-PTIR在非常规储层孔隙流体识别、油气成藏过程示踪以及多技术联用等方向踊跃提问,教授逐一给予了详尽解答,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推动油气地球化学向纳米尺度、原位实时分析方向发展的广阔前景。

我校参会教师对Ostadhassan教授展示的尖端技术成果表现出浓厚兴趣,Ostadhassan教授对此积极响应,他高度赞赏我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与学术氛围,并表示非常乐意推进双方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地球科学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前沿课题。

本次报告深化了在场师生对烃类流体包裹体的及其演化机制的认识,有效促进了我院在油气成藏微观表征技术与国际前沿研究的接轨,对相关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报告人简介:Mehdi Ostadhassan是德国基尔大学应用地球科学研究所的教授,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研究院的特聘教授。先后获得石油工程学士(伊朗)与硕士学位(伊朗)、石油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法国IFP能源学院)及石油地质力学博士学位(美国北达科他大学)。Mehdi Ostadhassan教授曾在美国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工作。2020年成为美国北达科他大学石油工程系的副教授。2022年荣获国际权威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乔治・福斯特研究奖。他已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撰写了三部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英文专著。担任石油地球科学领域多家期刊的副主编。他的研究方向涵盖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岩石物理学、地质力学等非常规油气开发前沿领域。

(编辑 胡景怡 审核 朱光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邮编:430100

电子信箱:Geoscience@yangtzeu.edu.cn

学院办公室:  027-69111650          教学办公室 :  027-69111218

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  027-69111109          学生工作办公室:  027-69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