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静)11月14日上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副总地质师侯雨庭教授莅临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做客“地学之光”第396讲学术论坛。侯教授为师生们带来题为《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精彩报告。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朱光有教授、胡望水教授、梁志凯特任副教授等100余位师生出席讲座,报告会由地科学院院长朱光有主持。
侯教授以长庆油田在煤岩气和页岩油领域的实际勘探开发经验为核心,全景展示了长庆油田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最新进展、关键技术难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在煤岩气专题分享中,侯教授系统梳理了长庆油田煤岩勘探历程,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演化、储盖组合配置、储层物性特征、热演化程度及含气量分布等,深入解析了煤岩气富集的核心地质条件。针对现场师生关注的煤层气和煤岩气差异等问题,对比了浅层煤层气与深层煤岩气在赋存状态、开发技术上的本质区别。他特别指出:“煤岩气勘探借鉴了煤炭领域的研究,但是不能完全照搬煤炭行业的评价标准与概念”。他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煤层气评价新思路,为精准识别有利勘探区带提供了实践指引。
在关于页岩油勘探开发,侯教授详细介绍了长庆油田页岩油的勘探现状与突破成果。侯教授介绍了夹层型与页岩型两大类型,并创新性地提出页岩油的成藏模式:“滞留+微运移”复合成藏模式与高饱和度充注成藏模式。通过典型区块的实例分析,他阐释了不同成藏模式下页岩油的富集规律,为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互动环节中,侯教授就“深层煤岩气勘探的工程技术问题”、“鄂尔多斯延长组页岩油富集和成藏”等问题与在场师生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具体井例进行细致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朱光有教授在总结时表示,侯教授的分享立足一线实践,破解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关键科学问题,为学院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启示。
本次“地学之光”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师生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更搭建了长江大学与长庆油田在学术研究、人才合作方面的沟通桥梁,为推动地学领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注入了新活力。



(审核 朱光有 编辑 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