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书记信箱 旧版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青春逐梦科研路,寒假实践铸真知 ——地科学子2025寒假实践成果展示(四)
发布时间:2025-2-19 19:6 被访问

(通讯员 冯倩)以探索之心,点燃冬日科研之光。2025年寒假,地科学子组成实践团队,走出课堂,深入实验室与野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动力。他们在探索中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为地学领域注入青春活力。

2025年寒假期间,周梦欣团队以储层分类及形成原因为核心,开展了系统的科研实践。团队通过薄片观察、CO同位素分析及稀土元素测试,深入研究了储层的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发现,储层发育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活动共同影响,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尤为关键。此外,团队还绘制了稀土元素配分图,揭示了不同储层的物源特征及环境演化规律。本次实践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储层地质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理解,还提升了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及科研思维。未来,团队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图1 周梦欣团队进行同位素测试

罗芊羽团队前往宁夏马场金矿床,开展了为期数周的金矿开采与加工技术实践。实践初期,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与资料学习,全面了解了金矿的地质特征、勘探方法及开采工艺流程,重点掌握了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关键技术,以及浮选、重选等选矿工艺的具体操作。在此基础上,团队还深入研究了选矿过程中的环保措施,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也提升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图2 罗芊羽团队项目部分成果展示

刘美琪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鞘翅目肉食亚目步甲科的分类。团队成员细致观察了缅甸琥珀中的步甲科化石标本,重点分析了其头部、触角、鞘翅及足部等关键形态特征,并利用CorelDRAW软件对标本进行精细绘图,为后续分类鉴定提供了直观依据。目前,团队已完成部分标本的绘图工作,并计划进一步优化图像细节,以确保绘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接下来,团队将结合绘图结果,撰写化石标本的分类描述,并着手准备相关论文初稿。

图3 刘美琪团队清理和观察的缅甸琥珀步甲科化石标本

这些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地科学子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核 毕浩浩)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特一号,邮编430100?

院办公室:027-69111650(传真) 党总支办公室:027-69111530 院学生事务办公室:027-69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