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金鑫,男,湖北鄂州人,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级本科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任院辩论队队员、校羽毛球协会部长。连续两年综测位于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李建华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
获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一、二等奖各两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翻译大赛国家三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十余项。
主持“国创赛”及大创项目,并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挑战杯”竞赛,现均为校重点项目。投稿SCI论文四篇、发明专利两项。
先后参加中国地质大学“寻找李四光•卓越工程师培育工程”、第一届生物沉积学国际会议、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菁英”冬令营等交流实践活动。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在探索真理的征程中,我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以勤勉为舟,以恒心为楫。这段求学之旅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勇气。
在大学两年多时光里,我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综测成绩一直位于专业第一,并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李建华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十余项,涉及数学建模、地质、GIS等领域。包括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一、二等奖各两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国家三等奖,“普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等。在备赛过程中,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迷茫,但遇到不会的就翻书,书上没有就查文献资料,一个个去面对,一步步去克服,直到熟练掌握。我深知,“逆境中的坚持,终将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文体活动,作为院辩论队的一员,在“清晓杯”校辩论赛中与队友们一同夺得第二名,在运动会入场式和“变废为宝”大赛中和队友们一同获得第一名等。在这些经历中,我最宝贵的收获是团队协作中培养的倾听与共情能力,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分工,更是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融合。
奋力探索,投身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科研于我,不仅是探索未知的旅程,更是突破自我的历练。我坚信,真正的科研精神在于对学术深度与广度的不懈追求,在于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践力量。因此,我主动投身科研,在导师的指引下,不断将理论付诸实践,让知识在应用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为负责人我先后主持了“国创赛”和“大创”项目,还作为第二负责人协助开展“挑战杯”竞赛,现均为校重点项目。除此之外,我还跟随导师开展了依托“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
从大一开始投身科研至今,共投稿SCI论文四篇(一作两篇、二作一篇)、发明专利两项(第一发明人一项)。
这些宝贵的科研经历不仅让我熟悉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法论,更培养了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能力。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正是这些历练,塑造了我迎难而上的科研品格,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我也始终保持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坚定信念。
积极实践,知行合一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实践是连通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是淬炼真知的熔炉,更是青春蜕变的必由之路。
作为校羽协部长,我组织了一系列羽毛球比赛并担任裁判;作为学习委员,我主动搭建师生沟通桥梁,确保班级学习秩序和氛围,并在大家一起努力下班级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位于年级第一;此外我还努力培养自己的服务精神,于“中干班”顺利毕业,期间参加了其组织的校园卫生打扫志愿活动,还作为志愿者积极参加姚家林小学支教活动,帮助学生们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除此之外,我还申请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大学生“菁英”冬令营交流学习,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邀请参加“寻找李四光•卓越工程师培育工程”,还参加了第一届生物沉积学国际会议,并于第三期“青年导师说”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专场分享会上分享经验等。
实践让我突破书本的边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也让我学会了高效与人沟通和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望来时路,我深知今日之成长,凝聚着老师的谆谆教诲与同学朋友的鼎力相助;展望新征程,我必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求知路上精益求精,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愿以青春之我,投身中国能源事业创新发展大潮,与时代同行,与诸君共进,以实干担当谱写新时代的能源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