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书记信箱 旧版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地心逐梦,赋能未来—地质QX231团支部风采展
发布时间:2025-4-4 9:45 被访问


地质QX231团支部于2023年9月正式成立,秉承“学思践悟,探地求真”的特色建设理念,迅速成长为一个学风蔚然、锐意创新、朝气蓬勃的先进集体。支部现共有共青团员27人,其中中共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回顾过去,地质QX231班在思想建设、党团活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及志愿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就,具体如下:

一、思想引领·争做能源报国新青年

团支部成立至今,始终紧跟党中央、共青团的步伐,支部成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殷嘱托,怀“ 国之大者”的深沉情怀,深耕“两深一非”新领域,聚焦深水油气勘探、深层页岩气突破、非常规能源开发三大前沿阵地,书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新时代答卷。支部成员庞文强已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油田对接,努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二、组织管理·打造地学活力先锋营

支部构建了 “班长—团支书—安全员”协同管理体系。结合“三会两制一课”,共开展了如 “以青春之梦,铸家国之梦”等专题学习及主题团日活动15次,4次积极分子推优大会,2次组织生活会及2次团员评议工作。支部成员每次团日活动参与率均达到100%,活动效果显著。团支书何一鸣始终把讲好团课当做一门必修课,积极主动参加院级及校级基层团支书技能大比武,与同行交流团课的创新思路。

三、学习创新·竞当能源科技排头兵

支部成员以诚信为笔,以勤奋为墨,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了热烈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在科学研究中支部产出了众多的成果,黄德昕、吴湘公开或授权5项发明专利,王林发表了2篇SCI二区的文章,另外其他同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6篇文章,其余作者高质量文章20余篇,获省级优秀论文1项。此外支部成员也在国家级竞赛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中崭露头角,其中何一鸣获得国际会议优秀口头汇报南军武、汪佩霖、陈莹获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三等奖,此外还有3项校级奖项以及10余项院级奖项。

在科研的同时,支部成员对于专业知识及英语学科的学习也从不松懈。班级平均绩点3,73,位列年级第一,22位(81.5%)同学获得学业奖学金,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中石油奖学金,3人获一等奖学金。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61.5%。

、文体宣传·勇担能源时代新使命

支部成员不仅敏而好学,更致力于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成员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支部荣誉的缔造者和守护者其中,部分成员担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纪检委员、研究生会科创部副部长、以及23级新生班导等职务,荣获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等称号他们在学校、学院的各类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以自身的卓越表现为集体增添光彩。

在党建引领的三全育人方针下,支部成员聆听新时代的召唤,志愿大型比赛、学术研讨会、疫情防控、迎新活动等,累计志愿时长超1000小时;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如多次组织参与羽毛球比赛并担任主裁、班级排球赛等,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学子的热情与担当。同时,支部利用校园平台宣传展现成员的科研攻坚、担当奉献精神通过"学术标杆+实践引领+精神传承"赋能强化榜样力量,让这份力量成为驱动地质学子成长的精神引擎,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地质QX231团支部成员在地学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做科研。在团支部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里,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热情。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不懈的努力,勇担能源时代新使命,在科研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特一号,邮编430100?

院办公室:027-69111650(传真) 党总支办公室:027-69111530 院学生事务办公室:027-69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