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翟涛)4月16日中午12点30分,我院在华林公寓九栋六楼会议室顺利举办“青年导师说”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专场分享会。分享会由我院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崔海福与第十七届大赛获奖学生主讲,辅导员郭霖老师主持,不同专业40余名同学报名参与。

崔海福老师首先从大赛背景、赛制规则与评审标准入手,详细解读了2025年赛事的新变化。他强调:“计算机设计大赛不仅考验技术能力,更注重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选题要紧扣‘应用’核心,从需求分析到系统优化,每一步都需严谨规划。”崔老师结合往届获奖案例,给予今年的参赛同学很多“温馨提示”,例如:系统前端与演示视频的打磨是决胜关键、务必反复检查网盘链接与材料提交细节、要融合专业特色发掘创新点流程图……她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赛,通过竞赛提升专业学习效果,思考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随后,四位获奖学生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实战经验。宋红欣同学介绍了他们团队去年参赛时整个赛程的时间安排,着重讲述了各竞赛阶段的注意事项,避免错过关键结点;史晓岩同学聚焦“赛前准备”,建议大家“每周至少两次与指导老师一起讨论与复盘,不断优化作品,懒惰心态不能有”,提醒大家“代码注释与逻辑清晰是评委关注的重点”;饶旭乾同学结合系统开发经历,演示了从数据库设计到前后端联调的技术要点,重点剖析了B/S架构开发、Vue.js与SpringBoot框架的应用技巧;邓方利同学从知识迁移出发,分析了不同专业课与此竞赛之间的关系,叮嘱大家“学好理论知识才是基石,要学好每门专业课”。
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技术难点与备赛策略踊跃提问。针对“如何准备作品可以使评委眼前一亮”“如何高效完成作品的核心部分”等问题,崔海福老师详细逐一解答。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分享会不仅解答了备赛困惑,更激发了他们对技术创新的热情与信心。地质(资源)22302班鲁睿锋同学说:“之前总感觉国赛遥不可及,但听到学长学姐突围的经历,觉得只要规划得当,一切皆有可能!”地信22302宋鸿宇说:“原来创新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如何让评委快速理解作品价值,希望我们团队可以在今年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我院“青年导师说”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已陆续开展三场竞赛专场分享会,对加强师生深度交流、传递大赛经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编辑 郭霖 审核 冯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