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戢聪) 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我院志愿服务部本学期持续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每周四下午,志愿者们准时走进姚家林小学,通过趣味课堂、互动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孩子们带来生动活泼的科普课堂。
科普团队由5名核心志愿者组成,他们始终秉持"让科学更有趣"的理念,认真筹备每一期课程内容。他们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讲故事、互动游戏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知识,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在“神奇地球”小课堂上,志愿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讲解地球构造,把地壳比作“鸡蛋壳”,地幔比作“蛋白”,地核则是"蛋黄",让孩子们轻松理解抽象概念。在讲解中国气候时,志愿者用"庄稼地里的不同菜畦"来打比方——沿海地区就像"水稻田",总是湿漉漉的;西北地区好比"旱地瓜田",干得裂口子;青藏高原则像"冬天的大白菜地",常年盖着雪被子。在讲解中国河流时,志愿者化身"河流爷爷",给孩子们讲起了"水的旅行故事":"从前啊,长江哥哥和黄河弟弟从青藏高原的'冰雪城堡'出发。长江哥哥性子急,一路蹦蹦跳跳穿过峡谷;黄河弟弟走得慢,边走边玩泥沙,结果把自己都染黄啦!" 这种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让深奥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让教室变成了欢乐的乐园。


姚家林小学科学课张老师表示,大学生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专业知识,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希望能持续开展这样的科普活动,让更多孩子受益。”志愿服务团队表示,科普活动将作为长期项目持续开展。未来的课堂还将结合学生需求不断创新形式,让科学知识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审核 冯舒 编辑 毕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