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科学之光,探地学之趣——"追光"特色科普课
(通讯员 熊婷/文 潘宇飞/摄)7月16日上午,我院暑期三下乡“追光”志愿服务队走进武汉市蔡甸区高湖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地学知识科普盛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
活动伊始,科普主讲人王依林别出心裁地介绍了贯穿整个课堂的游戏及计分规则。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课堂,王依林巧妙地将孩子们分成“星星组”和“火焰组”。她以星星与火焰为引子,自然地引入萤石与火焰石这两种神奇的岩石。随后,她手持火焰石与萤石标本,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向孩子们展示它们独特的荧光现象。当那绚丽多彩的光芒在黑暗中绽放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惊奇与兴奋的光芒,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当王依林端着火焰石标本在教室内展示其荧光效应,并提问“大家觉得这个火焰石在灯下有什么效果”时,曾可依同学给出了生动形象的回答:“紫外灯一亮,火焰石就蹦出橘红光点,像跳动的烛火。光团忽明忽暗会移动,摸着凉凉的,看着却暖乎乎的。”这一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一致赞同。

紧接着,王依林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以生活中常见用品以及教室内物品所含的矿物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矿物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她告诉孩子们,无论是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还是建造房屋的砖块、水泥,都离不开矿物的贡献。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讲解方式,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奖励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这一环节结束后,志愿者为孩子们发放了漂亮的紫水晶标本作为奖品。孩子们手捧着晶莹剔透的紫水晶,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对科普的地学知识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踊跃提问、积极思考。课程最后一个环节,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发放了精心准备的12种岩石标本以及标本展示盒。主讲人王依林耐心地带领大家认识这12种标本,并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岩石标本盒。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遇到不熟悉的标本时,他们会主动向周围的志愿者老师请教,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此次地学知识科普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见识并了解到有趣的岩石与矿物等地学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探索科学世界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未来,“追光”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带去更丰富、更精彩的科普内容,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审核 冯舒 编辑 毕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