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社区,童心探地学
(通讯员 熊婷/文 潘宇飞/摄)7月24日上午,我院“追光”志愿服务队怀揣着对科普教育的热忱,走进高湖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学科普活动,带领孩子们穿越千年时光,一同探寻地球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活动伊始,志愿者储思佳凭借丰富的生物图片、珍贵的标本案例以及专业的知识储备,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引领他们踏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课外知识世界。储思佳将剑齿象化石图片与猛犸象图像并排展示在大屏幕上,开启了一场远古生物的“对比之旅”。他耐心细致地讲解着两种生物的特征差异,从体型大小到牙齿形状,从生活习性到生存年代,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生动有趣。现场的孩子们热情高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自己发现的区别。有的孩子兴奋地喊道:“剑齿象的牙齿更长!”还有的孩子好奇地提问:“剑齿象是否也有长鼻子?”储思佳面带微笑,认真倾听每一个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为孩子们解疑答惑,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非凡。

随后,储思佳将科普的焦点转向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抽象的知识,他巧妙地利用现场发放的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开启了一场趣味十足的“地球构造”手工课。他一边详细地讲解地球的各个圈层,从地核的炽热到地幔的流动,再到地壳的坚硬,一边示范着如何用橡皮泥模拟地球的结构。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小手跟着储思佳的指导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地球”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对地球的内部结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捏完地球,了解完地球的圈层结构,科普之旅并未停止。储思佳又带着大家用一层又一层的橡皮泥堆叠起来,模拟岩石的沉积过程。他一边指导孩子们操作,一边生动地讲述着岩石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堆积、压实,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的。孩子们沉浸在这个奇妙的模拟过程中,逐渐理解了地球的演变过程。

整场活动,储思佳始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易懂的课程内容,将复杂的地学知识化繁为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一位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今天我学到了好多关于地球的知识,感觉地球好神奇啊!我以后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为高湖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也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一位家长感慨地说:“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接触科学的机会。”

未来,我院“追光”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努力,秉持着科普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结合团队成员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精心设计更多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科普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拓展知识面的机会,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畅游,茁壮成长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
(审核 冯舒 编辑 毕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