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书记信箱 旧版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地学人的夏天】地科师生赴秦皇岛地质实习基地开展野外教学
发布时间:2025-8-30 10:59 被访问

(通讯员 王彩蓓)山海为课,求真致远。818日,我院24级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和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在李强、刘彬等老师的带领下,奔赴秦皇岛柳江地质实习基地,开展为期16天的秦皇岛地质实习野外教学。野外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夯实专业基础。师生们在华北地台最完整的地质教科书上书写了属于新时代地科学子的青春答卷。

        实习期间,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了包括地层识别、地质填图、标本采集等一系列内容,掌握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后方交汇的野外定点方法、测绘地质剖面图方法、野外记录格式等基本功。罗盘是地质人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工具,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强调,不仅要会测产状,还要理解每一个数据的地质意义。同学们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学会了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确定剖面方位、估算坡角,并结合地质图进行地图定点和导航,通过对产状的测量判断出整体地层西倾的特征。一开始测产状总不知道该看什么,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操作了!地科22401余飒爽说。通过反复练习,大家不仅掌握了罗盘使用技巧,更理解了地质图如何反映地下构造,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实地作战的跨越。

在亮甲山,老师捡起一块岩石问道:如何判断碳酸盐岩中白云岩和灰岩的相对含量?老师们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精准答疑解惑。东部落的府君山组豹皮状灰岩、景儿峪组紫色泥页岩、王铁庄的张夏组鲕粒灰岩、潮水裕的崮山组竹叶状灰岩、亮甲山的亮甲山组虫迹灰岩……同学们通过滴稀盐酸、观察颗粒结构、辨别矿物成分,逐渐学会了区分三大类岩石,尤其是对沉积岩的精准定名,更充分感受到内外力作用在碰撞和消长中共塑大地的脉搏。

鸡冠山小断层、王铁庄小背斜、黑山窑角度不整合等明显的地质构造,让书本中抽象的概念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地质(创新)22401吴天伊说:实习路线中的岩层露头极为醒目,层层叠叠的岩石纹理清晰可辨。这得天独厚的观察条件,恰似一把钥匙,引领我们深入、直观地探索地质奥秘,令人受益匪浅。实习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每三人组成一个地质小组。"我测量,你记录,他采样"各实习小组通过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完成实践任务,同学们培养了合理分工、相互校验、集思广益的能力,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野外教学实习,同学们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地球科学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培养了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地质问题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 郭霖 审核 朱光有 冯舒)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特一号,邮编430100?

院办公室:027-69111650(传真) 党总支办公室:027-69111530 院学生事务办公室:027-69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