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书记信箱 旧版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地学人的夏天】实验探索不间断
发布时间:2025-8-30 20:29 被访问

(通讯员 钟豪)“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夏日的气息悄然弥漫,校园里绿意愈发浓郁,而石油科技大楼中,科研的热情也在持续升温。

7月10日至28日,地质(工程)22201班何佳乐、杨振烨同学在张勃成老师和温韬老师团队的指导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在降雨条件下模拟土质滑坡的实验。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他们首先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沙土,还原土质原样,随后将混合好的沙土按照 70°的坡度进行堆积。实验中,他们设置了有无公路对比的对照组,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深入研究降雨对土质滑坡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密切关注滑坡发生的时间、位移及形变等数据,认真记录每一个变化细节。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他们希望能进一步探究土质滑坡的规律,为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有力的实验支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宝贵经验。

地质(工程)22201班王芷含同学的科研之路,始于人工智能与地质工程的跨界融合。这一领域看似“冷门”,却关乎国计民生——如何用AI技术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地球?如何借助算法提升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如何通过模型优化推动资源勘探与工程模拟?这些问题,正是他与团队努力攻关的方向。在这整整2个月的暑期当中,在温韬老师团队的指导下,他从机器学习到深度神经网络,从数据建模到可视化分析,一步步将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复杂的地质数据结合起来。实验中,常常需要面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与算法参数的不断调优,过程艰辛而枯燥,但他却乐在其中

“人工智能不仅能让计算机更聪明,也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理解地球。”王芷含分享道。科研的过程让他逐渐意识到,跨学科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1+1>2”的力量。地质数据的复杂性和人工智能的计算优势结合,为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石油科技大楼里的科研故事,是青春与热爱的碰撞,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当秋意渐染梧桐时,那些被汗晕染的数据,终将在学术版图上生长出突破常规的新枝

(编辑 姚佳 审核 冯舒)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特一号,邮编430100?

院办公室:027-69111650(传真) 党总支办公室:027-69111530 院学生事务办公室:027-69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