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刘彬 |
性别: |
男 |
|
职称: |
教授 |
学位: |
博士 |
|
电话: |
|
传真: |
|
|
Email: |
binliu@yangtzeu.edu.cn |
邮编: |
430100 |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
|
|
|
更多信息: |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地科系 |
简历:
刘彬,男,1987年生,湖北公安人,博士,教授,现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主要从事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基岩潜山油气勘探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以火成岩作为 “岩石探针”,运用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和多元同位素体系示踪方法等来探究岩浆储库演化与火山喷发、板块俯冲-地幔柱作用、造山带蛇绿岩成因机制、大陆弧后盆地形成与演化等前沿问题,取得较多原创性成果与认识。还特别注重将岩石学、矿物学与地球化学最新理论与技术应用到基岩潜山岩性岩相分布预测、火山-沉积地层序列划分、深层-超深层火成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机理、古沉积环境恢复与物源示踪等领域中,多次受到委托单位好评。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研究课题。在《Lithos》、《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和《岩石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33篇论文(SCI收录17篇,EI收录4篇,T1核心12篇)。
获得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2014)、长江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21、2023)、长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3)等奖励或荣誉。
指导研究生7人,其中1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资格(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造山带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岩浆储库演化与酸性火山喷发、深层-超深层火山机构识别与有利储层评价等。
工作及教育经历:
2005年9月-2009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专业学士;
2009年9月-2011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专业硕士;
2011年9月-2014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
2014年6月-2016年6月,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工作,讲师;
2016年7月-2023年12月,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工作,副教授;
2024年1月至今,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工作,教授。
学术兼职: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地质通报》、《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等。
主讲课程:
《岩浆岩岩石学》、《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和《矿床学》等。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探测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花岗质岩基生长过程及其与火山活动的耦合/脱耦机制,2022-2026,第二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中部玉树二叠纪-三叠纪镁铁质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岩石圈地幔演化的约束,2016-2018,主持;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羌塘中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性质及其演化—来自火成岩“岩石探针”的证据,2019-2021,主持;
中海石油上海分公司项目:东海盆地基岩潜山岩性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2022-2023,主持;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项目:东道海子凹陷及周缘中生界砂体沉积及发育规律,2022-2023,主持;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项目:胜科1井等样品的常量、微量元素等分析及沉积环境判别,2020-2021,主持;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项目:原油中硫同位素及常量、微量元素测定分析,2019-2020,主持;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项目:准噶尔盆地西缘石炭系火成岩锆石测年研究,2018-2019,主持;
中海石油上海分公司项目:火成岩U-Pb测年研究,2017-2018,技术负责。
论文:(*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17篇,EI收录4篇,T1核心12篇)
1. Liu Bin*, Ma Changqian, Tang Youjun, Dong Huan, Xu Yu, Zhao Shaoqing, Sun Yang, Huang Jian. Triassic high-Mg andesitic magmatism induced by sediment melt-peridotite interactions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Lithos, 2021, 398-399, 106266. https://doi.org/10.1016/j.lithos.2021.106266
2. Liu Bin*, Tang Youjun, Xing Lüya, Xu Yu, Zhao Shaoqing, Sun Yang, Huang Jian. Triassic calc-alkaline lamprophyre dykes from the North Qiangtang,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or a subduction-modified lithospheric mantle. Geological Magazine, 2022, 159(3), 407-420. https://doi.org/10.1017/S001675682100100X
3. Liu Bin*, Xu Yu, Li Qiang, Sun Yang, Zhao Shaoqing, Huang Jian, Dong Huan, Yan Rong. Origin of Triassic mafic magmatism in the North Qiangtang terran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tinental back-arc basin.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2020, 177, 826-842. https://doi.org/10.1144/jgs2019-130
4. Liu Bin*, Ma Changqian, Huang Jian, Wang Lianxun, Zhao Shaoqing, Yan Rong, Sun Yang, Xiong Fuhao.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Upper Triassic appinite dykes in the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Lithos, 2017, 284-285, 766-778. http://dx.doi.org/10.1016/j.lithos.2017.05.016
5. Liu Bin*, Ma Changqian, Guo Pan, Sun Yang, Gao Ke, Guo Yuheng. Evaluation of late Permian mafic magmatism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s a response to plume-subduction interaction. Lithos, 2016, 264(1):1-16. http://dx.doi.org/10.1016/j.lithos.2016.08.011
6. Liu Bin*, Ma Changqian, Guo Yuheng, Xiong Fuhao, Guo Pan, Zhang Xin.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riassic mafic complexes with MORB/OIB affinities from the western Garzê-Litang ophiolitic mélang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Lithos, 2016, 260(1): 253-267. http://dx.doi.org/10.1016/j.lithos.2016.06.009
7. Liu Bin*, Ma Changqian, Zhang Jinyang, Xiong Fuhao, Huang Jian, Jiang Hongan. 40Ar-39Ar age and geochemistry of subduction-related mafic dikes in northern Tibet, China: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14, 56(1): 57-73. http://dx.doi.org/10.1080/00206814.2013.818804
8. 刘彬*, 伍炼华, 马昌前, 徐雨, 李福林, 湛君明, 黄坚, 孙洋.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志留纪-泥盆纪中性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地球科学, 2023, 48(6): 2398-2414.
9. 刘彬, 徐雨, 马昌前*, 李福林, 赵少卿, 湛君明, 孙洋, 黄坚. 北羌塘宁多地区三叠纪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地球科学,2023,48(9): 3296-3311.
10. 刘彬*, 马昌前, 黄坚, 熊富浩, 张鑫, 郭宇衡. 北羌塘北缘玉树三叠纪火山岩的成因机制及其构造意义.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6, 35(1): 1-15.
11. 刘彬, 马昌前*, 蒋红安, 郭盼, 张金阳, 熊富浩. 东昆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与碰撞造山作用的转换: 来自胡晓钦镁铁质岩石的证据. 岩石学报, 2013, 29(6): 2093-2106.
12. 刘彬,马昌前*,张金阳,熊富浩,黄坚,蒋红安.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早泥盆世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指示. 岩石学报, 2012, 28(6): 1785-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