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谢睿在核心期刊《海洋地质前沿》上发表题为《巴布亚盆地成烃演化及烃源岩控藏作用》的论文(共13页),全部作者均来自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师生,研究生谢睿为论文第一作者,其导师林小云教授为通信作者。论文重点讨论了巴布亚盆地的烃源岩发育特征、热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源控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核心内涵在于强调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决定了一个盆地的富油气程度,烃源岩的展布规律也控制了油气的宏观分布,即油气藏的形成是各种成藏要素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发生时空耦合的结果,其中烃源条件是影响油气藏能否形成及油气资源是否丰富的基础。具体而言,烃源岩空间上丰度及类型的展布和时空上成烃演化过程直接对油气资源前景和勘探规模起到决定性作用。
海相烃源岩作为全球油气发现的重要烃源岩类型,根据有机质来源占比,将其分为海相内源型、海陆混合型和海相陆源型3种类型。巴布亚盆地烃源岩有机质发育类型与沉积相密切相关,例如中生界烃源岩沉积时期,盆地处于大陆边缘盆地阶段,地理环境处于海陆过渡阶段,此时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十分可观,河流带来了大量的高等植物碎屑,烃源岩虽然沉积于海洋环境但富陆源有机质,这是盆地内广泛发育Ⅱ-Ⅲ型有机质烃源岩的原因。

(A)中—下侏罗统;(B)上侏罗统;(C)下白垩统;(D)新生界
图1 巴布亚盆地中新生界不同沉积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特征
巴布亚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分布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演化作用控制较为明显。例如,巴布亚湾地区同时发育新生界成熟气藏和生物气藏,由于供烃层位不同,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演化存在差异,成熟油气的主要来源是中新统烃源岩,生物气的主要来源是上新统烃源岩。
对于经历多期构造演化的叠合盆地,往往发育多套烃源岩层系,并经历多期的生烃演化,油气通常具有多源、多期性。基于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演化模拟,结合油气类型及差异特征分布,厘清油气来源及烃源条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有助于明确油气分布的特征和规律,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

图2 论文首页
论文链接:10.16028/j.1009-2722.202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