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 —— 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工作  >  正文

地球科学学院冯文杰副教授在《沉积学报》发表研究论文

时间:2025-10-10   来源:    访问量:

近日,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冯文杰在《沉积学报》发表题为“数值模拟认识浅水三角洲沉积构型及其非均质性”的研究论文(图1)。冯文杰为第一作者,长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图1.文章首页截图

通过沉积数值模拟技术,再现了三类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图2)。基于模拟所得沉积界面与粒度数据,重构了其沉积构型与粒度分布模型,进而通过精细解析演化过程,建立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构型模式,并阐明了模式框架下的沉积非均质性特征。

图2.模拟三角洲沉积地貌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物源泥沙比例是控制三角洲沉积演化的重要因素,决定堤岸沉积速率与抗冲能力,影响沉积演化并主导其构型与非均质性;随着河流供给沉积物砂泥比由高变低,三角洲分流河道数量、分级层次减少,占三角洲面积比例降低,弯曲度升高、稳定性增强、侧向迁移能力降低,沉积由侧向迁移堆积转为废弃充填;富砂质三角洲多呈朵状、三角状,分流河道广泛发育、辐射状多级分流、具侧向迁移特征;砂泥质三角洲呈多指分支状,分流河道少,由主干河道控制、末端多向分流,形成指状河坝组合;富泥质三角洲分流河道少,主要发育弯曲窄带状主干河道,无侧积特征,决口废弃后充填泥质沉积物(图3)。

图3.砂泥质浅水三角洲演化过程(Run 2)

在沉积构型框架下,三角洲沉积物非均质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富砂质三角洲平原—前缘泛连片砂体均为较优质储层,其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垂向、侧向可见多期由侧积、前积作用形成的物性夹层,垂向非均质性强。砂泥质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为较优质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主干分流河道沉积物粒度粗、末端分流河道粒度细、河口坝粒度较粗,垂向、侧向可见多期河口坝披覆泥质夹层及少量侧积夹层,垂向非均质性较强。富泥质三角洲优质储层局限分布于河口坝核心部位并受废弃充填河道侧向隔挡,平面非均质性强,垂向、侧向可见多期泥质夹层且优质储层层薄、数量少,非均质性较强(图4)。

图4.模拟三角洲垂向沉积物粒度几何平均值与粒度差异平面分布特征

论文信息:冯文杰,刘超群,王友净,等.2025.数值模拟认识浅水三角洲沉积构型及其非均质性.沉积学报,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43.

参考文献:

1.蔡全升,胡明毅,胡忠贵,等.2016.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以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37(6):903-914.

2.陈诚,齐宇,喻梓靓,等.2021.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叠置关系的地震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S区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32(5):772-77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邮编:430100

电子信箱:Geoscience@yangtzeu.edu.cn

学院办公室:  027-69111650          教学办公室 :  027-69111218

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  027-69111109          学生工作办公室:  027-69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