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婷)2025年3月19日下午,地球科学学院“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在石油科技大楼C201会议室顺利举行。陈宁生教授以《山地灾害防治的故事》为主题,深入剖析山地灾害的类型、成因、形成机制和防控新技术等关键问题,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山地灾害防治是本次讲学的核心内容。陈老师以四川筠连、云南镇雄、梅大高速、易贡及金沙江等地区的滑坡灾害为典型案例,系统阐释了低温、冻融循环、土壤水分变化等因素对滑坡的成灾过程的影响。他强调,许多看似无诱因偶然爆发的灾害,实则是多个小概率事件在特定条件下耦合作用的结果。在探讨泥石流孕灾背景时,他通过雷波县、白鹤滩、舟曲县、汉源乡及康定等地发生的泥石流案例,分析了干旱和地震对泥石流物源的影响机制、土体孔隙水压力对泥石流启动过程的作用机制、“堵溃”效应对泥石流运动过程和规模的控制机制。他指出,泥石流防治应遵循“以拦为主,拦大排小”原则。此外,陈老师还重点介绍了山地灾害的五大属性——夜发性、滞后性、重复性、群发性、放大性,让师生们从全新角度审视山地灾害的发生规律,为精准监测与预警提供理论基石。最后,他分享了连续十几年对全国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报结果,一系列成功避险案例彰显出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的强大力量。

讲座尾声,师生们热情高涨,踊跃提问。围绕不同滑坡场景下的液化现象动态演变、全球气候变暖与山地灾害频发之间潜联系等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陈老师在总结发言时鼓励莘莘学子,主动钻研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学术交流,用科学方法筑牢防灾、治灾的坚固防线。

此次学术沙龙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学生们满载而归,纷纷表示将以所学为基,为我国山地灾害防治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