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新宇)2025年4月2日20时,地球科学学院“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在石油科技大楼B104成功举办。董欢副教授以《浅谈层状岩体的岩浆演化及钒钛磁铁矿成矿》为主题,深入探讨层状岩体的岩浆演化及钒钛磁铁矿成矿的原因,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交流。

活动开始,董欢老师首先介绍欧亚大陆二叠纪大规模地幔柱岩浆活动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成矿地质背景,约260 Ma的峨眉山地幔柱事件导致大规模高钛玄武质岩浆的上侵和分异,形成了攀西地区多个典型的层状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攀枝花、白马、新街和红格等。这些岩体广泛发育韵律层理和矿化层,富集磁铁矿、钛铁矿和钒,使得攀西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集区。随后,董欢老师介绍攀枝花岩体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主要为,岩浆不混溶作用和磁铁矿早期结晶,详细解释了Fe-Ti矿物在中下层富集成矿成因。

在研究方法方面,运用显微结构、EBSD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熔体包裹体成分测定等多种岩石学和矿物学方法相结合,对白马和新街等岩体进行了多尺度研究。在白马岩体中,总结出五种主要的反应结构类型(如替代交生体、鱼钩状结构、角闪石反应边和粒间细粒矿物集合体等),揭示了富Fe熔体与主晶矿物反应形成特殊微观结构的形成过程。
最后,董欢老师提出现阶段拟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显微结构的成因机制,二是攀西地区层状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运用EBSD晶体取向分析和CSD晶体尺寸分布等方法,从微观层面反演岩浆冷却过程。此研究为揭示层状岩体岩浆演化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科学证据。
本次讲座活动内容丰富,现场师生围绕本次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董欢老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答。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