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地球科学学院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团学联合 - 搜索结果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胡望水教授在《岩性油气藏...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胡望水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岩性油气藏》权威期刊上发表题为“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的研究论文,高飞跃硕士为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评价关键技术的资助。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微构造、主力层油藏单元类型及油水连通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构造型油藏单元和“断砂配置”型油藏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研究生白淳元在《大庆石油...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白淳元在期刊《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上发表题目为“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泉241−州16区块沙三中亚段沉积特征”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胡望水教授为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资助。 基于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泉241-州16区块沙三中亚段属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 5 种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陈宁生教授团队在《山地学... (2024年12月26日)
地科学院陈宁生教授团队在《山地学报》上发表题为“云南镇雄‘1·22’山体滑坡灾害调查”的论文。陈宁生教授为第一作者,长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 本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滑坡发育的特点,基于无人机航测和实地测量确定滑坡体积与堆积面积。通过堆积岩块的新鲜面和风化面分析确定岩石节理发育和风化松动特征;通过附近出露岩体的产状和节理特征的测量,进一步确定滑坡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博士生付炜在《东北石油大...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付炜在期刊《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上发表题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质量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为例”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胡望水教授为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资助。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砂岩颗粒分选较好,磨圆度较差,以次棱—次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博士生刘国文在《科学技术...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刘国文在期刊《科学技术与工程》上发表题目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浊沸石对储层影响因素”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胡望水教授为通讯作者。 鄂尔多斯地区长8储层为低孔超低渗储层也是为致密油聚集非常好的储层,受不同的物源岩石类型有所差异,长石砂岩含量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含量较低。安塞地区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隙与残余粒间孔安塞地区平均孔隙半径在30 μm左右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生...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生漆鹏亮在古生物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题为“Revision of Sinomesuropetala daohugensis Boudet, Nel & Huang, 2023 (Odonata:Aeshnoptera: Mesuropetalidae)”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漆鹏亮为第一作者,其导师肖传桃教授为第一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生...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生漆鹏亮在在古生物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题为“A new hemeroscopid dragonfly (Odonata, Anisopter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Jiuquan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漆鹏亮为第一作者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地质学硕士生蔡文权在国际...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硕士生蔡文权在国际综合类科技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题为“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and positive impact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a case study of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

1 [学术沙龙]  喻思羽副教授做客地球科学学院2024-... (2024年12月26日)
(通讯员 赵丽芳)为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交流,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12月23日我院副教授喻思羽老师带领团队在石油科技大楼B104举办了“储层建模算法效率优化方法研究”的主题学术沙龙,来自相关研究领域的多位研究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伊始,喻思羽副教授首先提出“为什么需要提升建模算法效率?”以及“效率问题出现在哪些方面?”两个关键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梳理了储层建模算法在效率提升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博士李希元在《大庆石油地... (2024年12月26日)
地球科学学院博士李希元在期刊《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上发表题为“基于重力异常识别断裂的位错窗口相关法及其在大兴安岭与邻区的应用”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胡望水教授为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资助。 断裂的划分及位置的确定对区域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重力的方向导数、小子域滤波等传统划分断裂的方法,提出突出重力线状异常或梯度带拐点的划分断裂

1 [科普工作]  地科院硕士研究生王嘉宁在《Frontie... (2024年12月26日)
地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嘉宁在《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上发表题目为“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thin-layer beach bar sand bodies in the G oilfield, Niger”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王嘉宁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尹艳树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综合利用钻井、地震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王健在《Journal of Asian ... (2024年12月26日)
地科学院王健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发表题为“Oil-source correlations and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oil sands in the Carboniferous Yanghugou Formation in the Shajingzi area, Ordos Basin, China”的研究论文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教师刘显凤在《LITHOSPHERE... (2024年12月26日)
地科学院教师刘显凤在《LITHOSPHERE》上发表题为“Two-Stage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Mode of Maokou Formation in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western China”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教师刘显凤为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生梁祎琳为通讯

1 [学术沙龙]  孙中恒特任副教授做客地球科学学院2... (2024年12月26日)
(通讯员 陈馥涵)为促进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2024年12月21日,“求实导师学术沙龙”在石油科技大楼举行,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特任副教授孙中恒围绕“渤海海域古近系源汇系统”主题作交流分享。 孙中恒特任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源汇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然后讨论了当前国内外源汇系统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然后重点阐述了洋陆边缘盆地源汇系统和陆相盆地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硕士生余光展在《吉林大学... (2024年12月26日)
地科学院硕士生余光展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上发表题为“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评价”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硕士生余光展为论文第一作者,教师王健为通讯作者。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次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手段研究研究区长7段致密

共有 4,19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80 页   当前第 174 页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邮编43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