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地球科学学院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团学联合 - 搜索结果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黄海平教授在《Internation... (2025年01月02日)
地科学院黄海平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期刊发表题为“CO2 containment and storage in organic-rich strata ‒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 全球变暖的加剧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黄海平教授在《Journal of ... (2025年01月02日)
地科学院黄海平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期刊发表题为“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phenylat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terphenyls during heating experiments of marine an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黄海平教授在《Marine and ... (2025年01月02日)
地科学院黄海平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期刊发表题为“A comparison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in carbonate and argillaceous source rocks using semi-open pyrolysis experiments”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冉在《海洋地... (2024年12月31日)
地科学院硕士生李冉在《海洋地质前沿》发表题为“基于动态物源演变的“源-汇”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松南地区陵水组为例”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通讯作者为王雅宁副教授。 琼东南盆地作为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其勘探重点逐渐向盆内深水区拓展。作为盆内重要物源的松南地区,其构造地貌存在典型的坡控特点,与盆缘断控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海平面的周期性旋回变化,致使油气勘探过程中可能忽视早期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徐恩泽在Applied... (2024年12月31日)
地科学院博士生徐恩泽在Applied Sciences-Basel发表题为“An Analysis of Silurian Paleo–Tethy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haracteristics in North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nd South China”的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为王雅宁副教授。 这项研究阐明了志留纪热页岩烃源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硕士研究生邱雪林在Applied... (2024年12月31日)
地科学院硕士生邱雪林在Applied Sciences-Basel发表题为“Evaluation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 9 Oil Layer Formation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的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为王雅宁副教授。 浅水三角洲是沉积研究的一个主题,也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硕士生黎孟琦在《自然资源... (2025年01月03日)
地科学院李功权课题组硕士生黎孟琦在北大核心期刊《自然资源遥感》上发表题为“整合多源遥感数据的洪涝灾害评估恢复——以河南“7·20”暴雨灾害为例”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硕士研究生黎孟琦为论文第一作者。 洪涝灾害发生后通过植被指数和灯光指数定量评估灾后恢复情况,对灾区经济建设和生态恢复的评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该文以河南“7·20”暴雨灾害区为研究区,基于日度和月度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教师冯文杰在《Frontiers i... (2025年01月03日)
地球科学学院教师冯文杰在《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上发表题为“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a lacustrine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system: the lower member of the ShangGanchaigou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博士生刘国文在《科学技术... (2025年01月03日)
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刘国文在《科学技术与工程》上发表题为“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西北部地区古岩溶形成机理”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刘国文为论文第一作者,副教授李涛为通讯作者。 该论文主要针对研究区内存在大量背斜结构构造为岩溶古地貌控制下的盐底辟及太原组-下石盒子组披覆叠加型构造。研究区内向斜主要是岩溶作用控制下的重力负载等叠加型。柳杨堡气田石炭-二叠系内断层发育主要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本科生何艺玮在《地质论评... (2025年01月03日)
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何艺玮在《地质论评》上发表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演变规律——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水槽实验模拟辫状河三角洲在平缓的水下底形上逐步发育的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延时拍照等手段进行精准的沉积地貌监测和定量沉积学分析。 研究表明:①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三角洲的规模、水流分散样式、沉积体表面地貌特征及沉积物分布样式存在阶段性差异,可据此将实验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博士生郭颖在《地球科学进... (2025年01月03日)
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郭颖在《地球科学进展》上发表题为“砂质辫状河中河边滩和河心滩沉积构型:基于沉积演化过程的精细解析”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采用沉积数值模拟的方式通过再现河心滩生长与演化过程,解析演化过程中反复的沉积和侵蚀切割的关系,建立二者的内部构型模式,对于指导地下油气精细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研究表明:①辫状河心滩受两侧水流的影响,其沉积演化是先向下迁移后侧向迁移;而河边滩受单侧水流

1 [学工动态]  关于组织开展地球科学学院2025年寒... (2025年01月05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现就做好我院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参与范围 全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研究生孙致远以长江大学为... (2025年01月06日)
地科学院研究生孙致远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期刊《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上发表题为“塔里木盆地星火井区深层薄储层地震预测”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副教授李涛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孙致远为论文通讯作者。 星火井区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储层埋深超过5 000 m为超深层强非均质性碎屑岩储层,埋藏深度大、储层薄、工区井少,勘探开发难度大,是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重要生产层段。由于传统地震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博士生石桓山在《地质科技... (2025年01月06日)
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石桓山在期刊《地质科技通报》上发表题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为例”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李涛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讨论了孔

1 [科普工作]  地科学院教师苏奥以长江大学为第一... (2025年01月06日)
地科学院苏奥副教授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上发表题为“Temporal constraints on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strike-slip faulting in the Permian Maokou carbonates, central Sichuan Basin (SW China

共有 4,19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80 页   当前第 177 页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邮编43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