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与现代地层学的研究方向

2011-05-05 09:29:37 | 作者: admin | 栏目: 科研方向 | 评论: 0 | 浏览:

特色:朱忠德、肖传桃、胡明毅等教授的组成的学术群体近些年来在生物礁与地层学研究尤其在奥陶系生物礁、白垩-古近系界线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创新研究。首次发现并研究了中扬子台地、塔里木台地、华北台地的早奥陶世生物礁,已经获得了趋于系统性的研究成果:①揭示了早—中奥陶世生物礁的产出层位、分布状况、礁岩结构、建礁生物、礁类型和礁组合等特征及其分布规律。②准确地鉴别了造礁生物及其群落:首次在亚洲地区新发现Pulchrilamina;发现了地史中最早的造礁生物BatostomaArchaeoscyphia的多个新种新属。③精细地确认了三个新的含礁层位和Calathium礁等新的礁类型,完善了生物的成礁演化序列,填补了国内早、中奥陶世生物礁及后生动物早期造礁的空白。

学术地位: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多次专家鉴定结论表明,本研究方向在生物礁及造礁古生物学研究、微体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处于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七五”以来,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组人员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10余项,在《Geology》、《科学通报》、《地质学报》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的相关论文被被SCIEI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其中,“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潮汐、内波和等深流沉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中扬子台地早奥陶世生物礁”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作用和意义:中扬子、塔里木和华北三大台地早-中奥陶世生物礁、以及藏北地区中部侏罗纪生物礁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生物礁的层序、填补该领域的空白,而且为相应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开辟新的领域。早-中奥陶世早礁生物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而且对于国际上多孔动物的分类学难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国际上造礁生物Batostoma最早代表的发现对于该属的起源、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阳白垩—古近系系界线可作为陆相辅助层型的论点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于江汉盆地油气进一步勘探与评价意义重大。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深海沉积环境和古生物群生态学研究以及奥陶-志留系之交地质事件群与生物类群灭绝关系的研究不仅对于解决多年来上奥陶统五峰组沉积环境的争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将对于推动奥陶-志留系之交的地质事件与生物群更替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将国际奥陶—志留系层型剖面和点(GSSP)建立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该研究方向部分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证书与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