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上午,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在C201会议室举行国家杰青王非教授聘任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王非教授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院长朱光有主持。
座谈会上,院长朱光有首先对国家杰青王非教授加盟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王非教授的学术经历与研究成果。他指出,引进王非教授是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提升学科实力的重要举措,将加快学院一流学科、一流学院建设。
院党委书记杨全辉对国家杰青王非教授的加盟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王非教授开展工作,为其教学科研创造良好条件。他希望王非教授能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作用,助力学院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希望全院师生以此为契机,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学院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各分管领导纷纷对国家杰青王非教授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各自分管工作进行了介绍。期待王非教授能够带领团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等取得新突破,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地球科学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王非教授对加入长江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他表达了对加入地球科学学院这个优秀集体的荣幸与期待。他表示,将尽快融入新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全力以赴投入教学、科研和团队建设工作中,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王非,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热年代学及其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项目(D)计划;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Geosciencs期刊编委;获1999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10年度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单篇论文最高被引1100余次;主编专著一部。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群体项目、重点基金、面上项目等12项;主持、参加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973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6项;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战略性先导项目、百人计划项目3项;主持地震联合基金项目2项。
致力于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热年代学及其在盆山地球动力学、地质构造过程、地质事件定年、油气矿产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建立了中国地震局U系年代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40Ar/39Ar年代学实验室、(U-Th)/He年代学实验室,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年代学-热年代学综合研究平台;建立了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国际标准样品、新的年代学方法;深入研究了中生代我国东北、华北及华南岩石圈深部构造热过程,提出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方式与时间;制约了中央造山带大别-秦岭-昆仑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与隆升剥露历史;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盆山耦合、地貌演化过程,探索了高原扩张模式;建立了一万年(特别是1千年)以来我国第四纪火山区长白山、腾冲火山的喷发时序及其岩浆过程;研究了我国东部金属矿藏形成剥露历史与保存条件;深入探索黏土矿物年代学、沉积岩形成过程与时序、盆地埋藏热历史等问题。
(编辑 潘志远 审核 朱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