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大纲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60 实验学时 12
修读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学专业、地球化学、石油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矿物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油层物理
执 笔 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为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作用与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油气田地下地质研究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应用静、动态资料研究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地下地质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高素质油藏地质师和石油工程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基本的地质录井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油气水层解释;
3.  油层对比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  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的编制方法;
5.  储层沉积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  油气层非均质性、裂缝发育和敏感性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7.  油藏压力、温度监测及储量计算;
8.  油气田开发阶段划分、开发层系划分、动态监测、开发状况分析;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                                  (1学时)
第一章   钻井地质                         (7学时)
第一节 井位部署
一、井的类别   二、井号编排命名 三、井位的部署
第二节 单地质设计
一、设计的依据 二、设计内容   三、定向井设计
第三节 综合录井技术
一、综合录井系统    二、综合录井测量项目   三、综合录井资料处理 
四、其它录井项目(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井液性能录井)
第四节 录井资料地质解释与完井资料整理
第二章油气水的测井资料解释与测试评价     (4学时)
第一节 测井解释油气层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油气层的定性解释
一、一般原理
二、测井响应特征与油、气、水层模式描述
三、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化过程
第三节油气水层的快速直观解释
一、用重叠法评价地层含油性
二、用交会法评价地层含油性
三、直观显示气层的方法
第四节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评价方法
一、低电阻率砂岩油气层的主要类型
二、特点与成因分析   三、测井评价
第五节 测井评价水淹层
一、水淹层特征 二、常规测井方法评价水淹层
第六节 油气井测试
一、现代测试方法
二、钻杆测试技术
三、电缆式地层测试技术
四、油气井测试 
第三章油气田地下地层研究                 (10学时)
第一节 区域地层研究
一、常规地层学
二、稳定同位素
三、磁性地层学
四、事件地层学
第二节 油层对比
一、碎屑岩油气层
1、传统旋回对比     2、现代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
二、碳酸盐岩油气层对比
第四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10学时)
第一节 根据钻井资料研究构造
一、井下断层研究 二、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构造图
第二节   根据倾角测井资料研究构造
一、地层倾角测井仪的测量原理
二、地层倾角资料的矢量表示方法
三、地下地质构造的研究
第三节 根据地震资料研究构造
一、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二、二维地震构造解释
第四节 可视化解释技术
第五节   平衡剖面制作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12学时)
第一节储层沉积相研究
一、地质沉积相分析
二、测井沉积相
三、地震相分析
第二节储层静态特征评价
一、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二、裂缝性储层评价
三、储层敏感性分析 
四、储层综合评价及分析
第三节储层地质建模
一、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 
二、储层建模的基本步骤
三、储层建模的策略
第六章油藏评价(10学时)
第一节油藏中流体分布与性质的研究
一、油藏中流体宏观分布规律
二、油藏流体在孔隙系统中的分布特征
三、油藏流体性质研究
第二节 油藏的压力和温度
一、有关油层压力的概念
二、油层压力分布确定方法
三、油藏的温度系统
第三节   油藏的天然能量和驱动方式
一、油藏天然能量分析
二、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第四节   油气储量计算与评价
一、储量的定义与分级分类 二、静态储量计算方法
三、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四、储量综合评价
第五节 油气藏类型及开发层系的合理划分
一、油气藏开发地质分类
二、开发层系的合理划分
第七章注水油藏监测方法               (4学时)
第一节 注水井开发动态监测
第二节 采油井开发动态监测
第三节 井间开发动态监测
第八章   注水油田开发地质研究                (8学时)
第一节 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和录取资料的任务
一、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 
二、油田开发录取的资料
第二节 注水过程的地质分析
一、国内油藏的基本特点
二、注水应考虑的地质因素
三、水驱油的基本原理与地质布井方法
第三节 油田调整挖潜方法
一、层系调整          
二、加密井网增加动用储量
三、注采系统的平面调整
四、注采层位的纵向调整
第九章 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2学时)
第一节天然气的开发地质特征
一、气藏类型     
二、驱动方式
三、开发层系划分 
四、气藏地质特征与井位选择
第二节气田开发动态分析
一、气田和气井开发阶段的划分
二、气层压力系统分析
三、气井测试分析
四、水侵理论分析
五、产量递减分析
第十章 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方法(2学时)
第一节 剩余油研究
第二节 热力采油的油藏地质分析
一、蒸汽知吐和蒸汽驱驱油概述
二、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所适用的油藏条件
三、稠油开发地质研究
第三节 聚合物驱油藏地质研究
一、油藏物理性质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二、聚合物驱油油藏筛选
三、聚合物驱油实例及动态分析
第四节水平井采油的地质分析
一、概述   
二、水平井的产能及与直井的比较
三、水平井适用油藏条件分析
四、大纲说明
  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性综合笥非常强,主要用于解决地下地质问题,因而在讲授时一要与前晨曲的知识相结合,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二是  针对具体的地下地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中要适当地照顾大家各科的基础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联系,让学生感觉到各门课程的重要性及本课程的实用性。课程重点在于综合运各种地质资料分析解决地下地质问题,包括构造、地层、沉积、储层、油层和开发动用等,难点是油气井测试资料的理解、油气水地下流动特征及构造研究分析。
五、主要参考书
1.吴元燕等,《油矿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夏位荣等,《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
3.裘亦楠等,《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年
4.陈永生,《油田非均质对策论》,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年
5.李德生,《石油勘探地下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年
6.金毓荪,《采油地质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