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 —— 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导师简介  >  正文

陈恭洋

时间:2008-09-27   来源:    访问量:

姓名:

陈恭洋

性别:


职称:

教授

学位:

博士


电话:

13707210854

传真:



Email:

gychen8888@126.com

邮编:

434023


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



更多信息:

长江大学 录井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简历: 

陈恭洋,汉族,共产党党员,湖北潜江人,博士,长江大学资深教授,长期致力于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讲授本科生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等课程,以及研究生的《地质统计学》、《石油资源定量评价与勘探决策》、《储层表征》等高级课程,每年还亲自指导本科生的油气田地下地质生产实习和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深受学生好评,教学效果卓越,多次被评为院级和系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主持或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科研项目更是多达70余项。共承担或完成了"八五"国家重点攻关一项、"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2项、省部级3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1项、中石油股份公司项目3项、横向委托合同5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学术发表方面,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2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7篇,国外期刊论文1篇,并被EI收录2篇。

在教材编写方面,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参与编写了2部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并独著或合著了4部专著,其中独著1部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合著3部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这些教材和专著的出版,不仅丰富了石油地质学的教学资源,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卓越的科研成果,为长江大学乃至整个石油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方向:

油气资源勘探、油气录井地质、油气资源信息系统。

工作及教育经历:

1980-1984年: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石油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1998年:成都理工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4年起,陈恭洋教授一直在长江大学从事石油地质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8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12月晋升为教授。积累了丰富的学术与实践经验。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本科生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和研究生的《地质统计学》、《石油资源定量评价与勘探决策》、《储层表征》等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优良,曾被评为院级和系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获奖情况: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获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2(证书编号:2008019)、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证书编号:2009174)。

2)主编的教材《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08年获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08024)。

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品牌专业。

4)“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获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8)(证书编号:2008002)。

5)主持的“石油地质学CAI系统”获2001年江汉石油学院优秀CAI课件二等奖(证书编号:200118)。

620012002学年获江汉石油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72005年度被评选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8)“中国煤系地层大中型气田的研究”项目200012月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二等奖,排名8(证书编号:2000-21-2-04-08)。

9)“胡41—胡83井区油藏精细描述”项目200012月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4(奖证编号:2000J-197-3-127-068-R04)。

10)“低熟油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项目199612月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二等奖。

11)“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三油组沉积微相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项目20051月获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著作与教材:

1)陈恭洋.碎屑岩油气储层随机建模.地质出版社.2000.6.(40万字)

2)钟宁宁,陈恭洋.煤系油气比分配控制因素及其与大中型气田的关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本人承担15万字)

3)李健,吴智勇,曾大乾,陈恭洋.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本人承担16万字)

4)戴金星,钟宁宁,刘德汉,夏新宇,杨建业,汤达祯等著.中国煤成大中型气田地质基础和主控因素.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2.(编写第三、四章,P.66-116

论文:

1. 赵俊威,陈恭洋,赵星等.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J/OL].断块油气田,1-13[2024-03-25].

2. 赵俊威,陈恭洋,张玲等.川西新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类型及成因机制[J].地质论评,2024,70(01):

3. 印森林,陈恭洋,许长福等.陆相混积细粒储集岩岩相构型及其对甜点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2,43(05):1180-1193.

4. 朱柏宇,陈恭洋,毛敏等.录井基础实验平台建设与应用[J].录井工程,2022,33(01):1-10.

5. 龙隆,陈恭洋,印森林等.基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深层油气田经济评价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8(05)

6. 张玲,陈恭洋,叶素娟等.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03):12-24.

7. 陈恭洋,王鹏宇,高阳等.混积岩复杂岩性识别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02):1-14.

8. 谭媛元,陈恭洋,印森林等.基于水动力条件的曲流河道演化过程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录井技术与工程研究院;2018:1.

9. 印森林,陈恭洋,陈玉琨等.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模态差异机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01):1-17.

10. 印森林,陈恭洋,陈玉琨等.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模态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8,30(05):91-102.

11. 印森林,陈恭洋,刘兆良等.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字露头表征技术[J].沉积学报,2018,36(01):72-80.

12. 陈恭洋,晋静,罗迎春等.沉积相控制下致密砂岩气藏分布特征——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38(03):467-477.

13. Liu S, Chen G, Lou Y, et al. A nove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fuzzy mathematics: insights from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J]. Journal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0, 10(4): 1263-1275.

14. Liu S, Chen G, Lou Y, et al. A nove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fuzzy mathematics: insights from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J]. Journal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0, 10(4): 1263-1275.

15. Baiyu Z, Hongming T, Senlin Y,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particle plugging in fracture-vuggy reservoir: 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 208: 109610.

16. Baiyu Z, Hongming T, Senlin Y, et al. Effect of fracture roughness on transport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fracture during drilling[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207: 109080.

17. Leli C, Shaoze Z, Senlin Y, et al. Dynamic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 analysis of combined gas production well of coalbed methane and tight gas[J]. Journal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2: 1-11.

18. Senlin Y I N, Gongyang C, Changfu X U. Lithofacies architecture of lacustrine fine-grained mixed reservoirs and its control over sweet spot: a case study of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shale oil reservoir in the Jimsar Sag, Juggar Basin[J]. Oil & Gas Geology, 2022, 43(5): 1180-1193.

上一篇: 肖传桃

下一篇: 许晓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邮编:430100

电子信箱:Geoscience@yangtzeu.edu.cn

学院办公室:  027-69111650          教学办公室 :  027-69111218

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  027-69111109          学生工作办公室:  027-69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