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一贯重视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学院鼓励和支持广大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大力推动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促进了专业建设,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成果,其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成果获得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得四年一次的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加强了创新精神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行 “3+1”的培养模式,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审核工作已经提前到第七学期初,让学生尽早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早步入研究阶段,达到提高本专业人才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地面与地下地质相结合、勘探地与开发地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还专门设置了教授博士讲坛系列课程“地球科学进展”和“资源勘查进展”课程,专门讲述本学科领域中的前沿理论及其应用成果,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实现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研究型”人才为辅的目标向“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并重转变。培养的学生在大学生科研、文化活动论文与获奖较多、考研上线率较高、油田地质工作能力强等方面表现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针对目前石油行业“海外市场人才”需求不断增多的发展趋势,培养部分“外向型”人才已成为本专业现今的一个重要特色。为此,在课程体系中,加强了外语知识和能力培养,除在一年级集中加强外语等基础教学以外,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了“英语口语”、“听力”和“综合英语”提高班专业公选课,以达到培养“外向型”人才的目的。长期以来,“校内第二课堂”为本专业的一个重要特色。本专业拥有亚洲最大的“湖盆模拟实验室”和国内首创的“长江三峡标本长廊”,因此,每学期给本专业学生均能充分利用这两个基地进行课外学习、研究和应用,以提高其研究和应用能力。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专业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课外科研活动。近四年来,本专业三名学生获全国性GIS大赛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两名同学获一等奖,三名同学获二等奖,三名同学荣获三等奖。1名同学的小发明获国家专利,13名同学的13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25名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4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1041班学生魏建华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湖北赛区一等奖。应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在20%以上,最高到46%。这些都体现出了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创新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