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始终以面向石油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推进校企、校地合作,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得到了企业的支持和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有着突出的体现。
学校办学以来,始终以面向石油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共建基地”、“科技攻关”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局面,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被授予“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地球科学学院、资工专业是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突出代表。
我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从1987年开始到“八五”初期,是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萌芽期。学校利用行业办学优势,从实施“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逐步发展为学校与油田建立教学实习基地,联合科技攻关的“厂校合作”雏形。
“八五”初期到“九五”中期,是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长期。1991年3月,成立了由7家石油企业与江汉石油学院组成的“厂校合作委员会”,建立了“双向延伸”的合作教育机制,开展了“311”合作教育试验。
“九五”中期到“十五”中期,是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熟期。“九五”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校成为教育部开展“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全国22所试点高校之一。
“十五”中期到“十一五”,是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由较单一的学科专业合作教育发展为多学科、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学校积极谋求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共管,分别于2005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使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学院学科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点,我们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教育,地球科学学院与大庆、长庆、胜利、吉林、江汉、中原、河南、中海油等十多家油田合作,实施“定向合作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在合作单位完成。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石油工业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行业精神与爱岗敬业精神。
近3年,学院还为中原油田、江苏油田举办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训班两个。学校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合作单位的顾问,学院也聘请了30多名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行政领导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实现与合作单位的资源共享。多年来,学院与油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近500项,解决了大量生产实际问题。
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了人才培养合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1)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巩固了专业思想;(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了毕业生适应社会的时间;(3)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4)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增强了对科研的兴趣;(5)激发了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
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几年学生发表论文24余篇,3名同学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近3年,资工专业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发展,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学校和合作单位的双赢。(1)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2)形成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学科研究方向,为增设新专业和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学科基础;(3)企业与学校共建实验室,补充了教学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4)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将单一的教学合作推广到多方位的办学合作,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5)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目前,学院大部分科研项目来自于合作单位,每年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超过3000万元,蓬勃的科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资工专业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工作。
企业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科捐赠石油软件如Geomap、U-map、双狐等价值超过1000万元。学院与企业和地方共建河南、江汉等5个校外实习基地。从2005年开始,我校与新疆油田公司联合攻关,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地区红车断裂带发现了新近系碎屑岩油藏和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不但开拓了本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而且有数十名本科生结合研究完成了毕业论文。
我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八五”期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高校。1994年,学校被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接纳为会员单位。2007年6月,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我校召开了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交流大会,学校被授予“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称号,并被选为新成立的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
1992年,在我校与石油企业厂校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首任会长樊恭休教授提出,把我校试验的“厂校合作”方式提升到“产学合作教育”的高度来认识。1997年11月18日,在全国第五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讨会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建议将我校开展的“工学交替”合作教育纳入到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和试点中。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岩教授认为:“长江大学是全国最早实施引进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校情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试点学校之一,在全国高校起到了带头作用。”中国石油教育学会副会长赵业廷教授认为:“长江大学发挥石油行业办学的优势,在厂校合作、共同育人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成为学校办学的一个突出特色”。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公司总经理李联五认为“校企合作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大好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基地集团党委书记刘家南认为“校企合作将把长江大学与石油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海洋石油所需的深水开发技术需求与长江大学的科研实力结合起来”。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继年指出:“长江大学与湖北省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增强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长江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合作。”
《中国教育报》曾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机制》为题作了报道,并在“编者按”中写道:“实行产学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油田企业开展厂校合作,做到了学校为油田企业服务,油田企业支持学校办学,密切了学校同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共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他们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推广借鉴”。而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学校产学研合作最具特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