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尹太举,男,1971年7月出生,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师。
1995年7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石油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查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2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8月-2004年8月,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
研究方向:油藏精细描述、油气储层地质学。
通信地址: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邮编:434023
联系电话:0716-8060278-801(O),0716-8060743(H),手机:13872220117
2、近五年教学情况
主要为本科生讲授《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察》等课程,为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测井资料计算机处理与综合解释》、《储层表征》等课程。每年都指导本科生的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和本科生毕业设计。对待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注重因材施教,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曾多次获得湖北省和学校科技进步和优秀论文奖励,2007年获“荆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1 主讲课程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本科专业必修课 52学时 1届 共87人
(2)《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本科专业必修课 72学时 4届 共114人
(3)《储层地质学》 本科专业选修课 40学时 4届 共888人
(6)《储层表征》 研究生选修课 40学时 3届 共295人
(7)《测井资料计算机处理与综合解释》 研究生选修课 40学时 1届 共112人
2.2 实践教学
(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2周 4届 共60人
(2)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 4周 3届 共140人
2.3 指导研究生
(1)2006.9-2009.6,指导2006级研士研究生6人。
(2)2007.9-2010.6,指导2007级研士研究生6人。
(3)2008.9-2011.6,指导2008级研士研究生6人。
(4)2009.9-2012.6,指导2009级研士研究生9人。
3、教学研究
3.1 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
(1)2004~2006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长江大学及湖北省精品课程(编号:200788),为主要研究人员(8)。
(2)2005~2006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长江大学资助项目(编号:JY05016),为主要研究人员(5)。
(3)2007~2010年,“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0391),为主要研究人员(13)。
(4)2008~2011年,“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0829),为主要研究人员(10)。
(5)2009~2011年,“石油地质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209),为项目负责人(1)。
(6)2009~2011年,“《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长江大学精品课程,为项目负责人(1)。
(7)2004~2005年,《储层地质学》教材编写,长江大学资助项目,参编(2)。
(8)2004~2005年,《砂岩储集层描述与表征技术》教材编写,长江大学资助项目,参编(2)。
3.2 发表教研论文
(1)尹太举,龚福华.“石油地质学”教学的思考.中国地质教学.2009,4(72):154-157.
(2)尹太举,尹艳树,龚福华.《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建设实践.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9,6(4):323-324.
(3)林小云,陈恭洋,王振奇,刘建,尹太举.《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9,6(4):323-324.
3.3 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质量,因材施教,课堂气氛较活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同学们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尽职尽责,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同学,深受学生爱戴。
4、科研情况
一直从事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析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局级研究项目30余项,在储层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建筑结构分析、储层流动单元分析与剩余油预测等方面具有较深入的认识。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自然科学进展、石油学报、沉积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6篇被EI检索。出版专著一部。
4.1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2008-2009,“黄河口浅水沉积体系研究”,中海油合作项目,负责人(1)。
(2)2007-2009,“三角洲储层密井网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1)。
(3)2006-2007,“普光气田层序地层学研究及滩礁相储层预测”,中原油田,负责人(1)。
(4)2005-2008,“基准面旋回的理论解析与定量层序地层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研究人员(3)。
(5)2005-2007,“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流体流动与剩余油研究”,长江大学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1)。
(6)2005-2006,“钟4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江汉油田,主要研究人员(3)。
(7)2005-2006,“川西低效气藏解剖及相对高渗层预测方法研究”,973子项目,负责人(2)。
(8)2005-2006,“渤海海域上第三系沉积环境、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综合研究”,中海油合作项目,负责人(2)。
(9)2005-2005,“涠洲12-1油田沉积相和储层精细描述研究”,中海油合作项目,主要研究人员(4)。
(10)2004-2006,“BZ25-1A/C/F随钻地质建模与数模研究”,中海油合作项目,主要研究人员(4)。
(11)2000-2001,“储层地质模型研究技术与应用”,湖北省资助项目,主要研究人员(5)。
(12)2002-2004,“濮53块流动单元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中石化合作项目,主要研究人员(2)。
(13)2002-2005,“正弦曲线型地层基准面旋回定量理论模型与层序模式”,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人员(2)。
(14)2002-2005,“马海以东地区构造岩相及岩性油气藏目标评价”,青海油田合作项目,负责人(2)。
(15)2002-2003,“珠-坳陷深层储层研究”,中海油合作项目,主要研究人员(6)。
(16)2001-2002,“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储层精细描述”,中石化合作项目,主要研究人员(7)。
(17)2000-2002,“濮城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建筑结构研究”,中原油田合作项目,主要研究人员(2)。
(18)2009-2012,“密井网下储层结构特征分析与建模方法优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1)。
(19)2008-2010,“被动裂谷盆地沉积体系及与主动裂谷盆地比较”,国家石油重大专项子项目,负责人(1)。
(20)2007-2010,“跃进油区主力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方案研究”,中石油重大专项,负责人(1)。
4.3 主要著作
尹太举编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中的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年7月。
4.4 近几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
(1)尹太举,张昌民,樊中海,鲁国甫.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2,17(3).
(2)尹太举,张昌民,毛立华,李中超,曾大乾,尹艳树.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砂体开发响应.自然科学进展.2003,13(5).
(3)尹太举,张昌民,李中超,毛立华,尹艳树,邓宏文.濮城油田沙三中6-10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沉积学报.2003,21(4).
(4)尹太举,张昌民,李中超,毛立华,曾大乾,尹艳树.濮城油田沙三中层序格架内储层非均质性初探.石油学报.2003,24(5).
(5)尹太举,陈昊,李中超,毛立华,张昌民,赵红静.濮城沙三中6-10特低渗油气藏非均质性研究.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5).
(6)尹太举,张昌民,赵红静,彭海军.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
(7)尹太举,张昌民.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油气勘探.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1).
(8)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濮53块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3).
(9)尹太举,王寿平,陈昊,李中超.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段物性解释技术.断块油气田.2005,12(3).
(10)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李中超,赵红静.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石油学报.2005,26(5).
(11)尹太举,张昌民,李中超,毛立华,邓宏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实践.沉积学报.2005,23(4).
(12)尹太举,白全明.合采井产量贡献估算.新疆石油天然气.2005,1(3).
(13)尹太举,张昌民.利用Surfer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6).
(14)尹太举,张昌民,李中超.东营凹陷滑塌浊积岩沉积特征及油气藏勘探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1).
(15)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李中超.濮53块开发响应概念模拟.天然气科学.2006,17(2).
(16)尹太举.渤南一区浊流储层沉积学特征研究.沉积与特提斯.2006,26(1).
(17)尹太举,张昌民,张同国.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开发响应特征初探.地质科技情报.2006,25(3).
(18)尹太举,张昌民,赵红静.地质综合法预测剩余油.地球科学进展.2006,21(5).
(19)尹太举,张昌民,赵红静.双河油田剩余油分布地质综合预测.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4).
(20)尹太举,张昌民.濮53块开发动态变化.中南大学学报.2006,37(增).
(21)尹太举,张昌民,朱贻翔,田昌炳,淡卫东.低效气藏成因层次剖析.天然气工业.2007,27(3).
(22)尹太举,张昌民,张尚峰,王寿平,毛立华.基于流动单元的储层评价及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国科学(D)辑.2008:38(增).
(23)尹太举,张昌民,龚富华,李少华.利用骨架砂体叠加图进行储层预测.石油学报.2008,29(6).
(24)尹太举,张昌民,龚福华,陈程.利用砂体叠加部署聪明井提高勘探开发效果.现代地质.2009,23(5).
(25)Yin Taiju, Zhang Changming. Reservoir connectivity evaluation in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framework. AAPG 2008 Conference and Exibition.San Antonio, USA.
(26)Yin Taiju, Zhang Changming, Zhang Shangfeng, Wang Shouping, Mao Lihua.Estimation of reservoir and remaining oil prediction based on flow unit analysis.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Jun. 2009 , vol. 52 (Supp).
5、获奖情况
5.1 教学获奖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获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5(证书编号:2008019)、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5(证书编号:2009174)。
(2)2006~2007学年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5.2 科研获奖
(1)参加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研究及其应用”项目200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0。
(2)参加的“储层随机建模系列技术”成果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奖证编号:2007J-259-2-059-039-R05)。
(3)参加的“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储层精细描述”项目200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奖证编号:2004J-240-2-071-043-R07)。
(4)“濮53块流动单元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2004年获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5)“珠-坳陷深层储层研究”项目2003年获江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5.3 其他获奖
(1)2003年获河南省优秀博士后。
(2)2007年获“荆州市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