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 —— 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吕奇奇副教授做客地球科学学院2024-2025学年“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

时间:2025-03-28   来源:    访问量:

(通讯员 周欣莹)2025年3月25日晚上,地球科学学院在石油科技大楼C306会议室成功举办2024-2025学年“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吕奇奇副教授以《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齐古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数值模拟以及沉积构型分析》为主题,系统讲解了对该地区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的关键技术与重要成果,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吕老师首先从研究背景切入,介绍了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项目核心目标。研究围绕齐古组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旨在通过沉积数值模拟与构型分析,揭示砂体发育规律,构建定量化地质知识库,为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吕老师指出,沉积动力学参数定量恢复是研究的核心难点,团队通过岩心观察、实验测试与现代沉积定量对比,创新性建立了三维数值沉积模拟方法,并利用沉积动力参数恢复方法恢复了古地貌、水动力条件等6项关键地质参数。基于此,团队成功构建了50×50米与100×100米双精度模拟网格,再现了辫状河三角洲从孤立朵叶体到连片砂坝的演化全过程。通过动态模拟,揭示了分流河道-砂坝侧向拼接、复合砂坝垂向叠置等4类构型模式。

现场互动环节,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不同三角洲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微相单元形成过程”等问题,吕老师结合自身科研实践经验,通过实例剖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同时,吕奇奇副教授强调地质研究需要坚持“解剖—模拟—验证”的思维,从实地资料捕捉沉积细节,以数值模拟反演地质过程,最终通过井下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吕老师勉励学生:“科研没有捷径,唯有静心沉淀。从精准选题到创新实践,每一步都需脚踏实地。”他特别指出,人工智能与地质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将为沉积学研究开辟全新维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邮编:430100

电子信箱:Geoscience@yangtzeu.edu.cn

学院办公室:  027-69111650          教学办公室 :  027-69111218

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  027-69111109          学生工作办公室:  027-69111203